原文刊于2025年10月20日东网
私营医疗业务利润多与少,都会受到经济周期、公众行为模式转变所影响。以联合医务集团(00722)为例,于刚过去的6月底止年度收入按年减约2.9%至7.26亿元。该企联席行政总裁郭卓君接受本报专访时解释,主要是受到移民体检需求减少,以及新冠疫情后市民就诊次数下降所致。惟集团积极控制成本、推动电子化减少人力,加上把握医管局收费改革趋势,确保整体病人流量稳定
以疫情后港人蜂拥北上消费为例,不少港人或许都尝试了深圳的体检。不过,郭提醒,在她认识的个案之中,在深圳体检中验出身体有问题的朋友,如返回香港就医,都需要在香港重做一次相关的医疗检查,因为牵涉到内地医疗报告格式、用字都跟本地习惯有出入。
藉港式管理拓内地市场
集团向来了解在内地拓展的重要性,现于内地共有4间诊所。发展策略以「错位竞争」为主轴,不主打廉价医疗,而是输出港式管理模式,强调服务质素与透明度。与内地医疗机构合作培训技术人员,目标是建立符合香港标准的影像及化验服务网络。
香港方面,郭表示,集团可在《施政报告》和财政政策中受益。例如旗下网络的医生按自己意愿参与政府的「慢性疾病共同治理先导计划」,打开了更多与病人接触的渠道。至于医管局的医疗服务收费改革将于明年1月1日生效,一方面公营医疗的费用提升,拉近与私营医疗收费的距离;另方面,集团积极参与政府外包医疗及诊断服务的招标。
医保服务电子化省成本
她坦言,凭借集团的诊所网络及医疗影像与检验设备,在招标方面具有优势。同时,可确保这些先进设备有更高的使用率,增强作为公共服务可靠合作伙伴的品牌声誉。
该公司另一主要收入来源,是企业医疗保健解决方案服务,简单来说就是与保险公司合作,帮企业制订医疗卡或保险,给打工仔就诊之用。郭表示,集团多年来致力提升相关业务的电子平台,近年更通过一系列的数码解决方案,显著简化了会员的理赔程序,降低企业客户的行政开支,提升营运效率。